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28章

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

在目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让学校拿出大量的钱来购买图书很不现实,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文革前那样,把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本教材呢?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

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

另外,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让中学生掌握那么多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放到大学中文系里学。

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

至于语法逻辑之类,八十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让孩子们像拌黄瓜菜一样去学那些枯燥的逻辑、语法,毫无疑问是一桩苦差事,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妙趣盎然。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的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

既然我们提倡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能进行这样的改革,我们的大学中文系就多了一条存在的理由。

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就是精通汉语语法和逻辑的专门家,他们研究汉语的发展与历史,他们毕业后可以教中国人学汉语,也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

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篇文章,小学生在学,中学生也学,大学生也在学。

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

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一、题解

当小说家妄图把他的创作实践升华成指导创作实践的理论时,当小说家妄图从自己的小说里抽象出关于小说的理论时,往往就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

当然并不排除个别的小说家能写出确实深奥的理论文章‐‐一般地说、理论越深奥离真理越远‐‐但对大多数小说家而言,小说的理论就是小说的陷阱。

在人生的天平上,你要么是砝码,要么是需要衡量的物质;在冶铁的作坊里,你要么是铁砧,要么是铁锤。

这两个斩钉截铁的比喻其实并不严密。

蝙蝠见到老鼠时说:我是你们的同类。

蝙蝠见到燕子时说:我也是飞鸟。

但蝙蝠终究被生物学家归到兽类里,它终究不是鸟。

但蝙蝠终究能够像鸟一样在夕阳里、甚至在暗夜里飞翔,并因为名字的关系,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在不得已的时候,它还是把自己说成是鸟‐‐这就是我这样的小说家对理论的态度。

二、小说理论的尴尬

毫无疑问,小说的理论是小说之后的产物,在没有小说理论之前,小说已经洋洋蔚为大观。

最早的小说理论,应该是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夹杂在小说字里行间那些断断续续的批语。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这些批评文字与原小说中铺陈炫技、牵强附会的诗词一样,都是阅读的障碍,我是从不读这些文字的。

相邻小说
我是猫大王  [电竞]想和池神谈恋爱  墓影之丹砂秘书  以父之名  白棉花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夺回女主光环后她爆红了  透明的红萝卜  初恋要吃回头草  战友重逢  沉沦  (棋魂同人)对弈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网游之没事找找虐  中州纪事  求求了,让我上  美妇门前是非多  重生之抗战悍将  苗疆蛊事2世界尽头(上)  今夜哪里有鬼系列4无罪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