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章

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

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

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

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

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

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什么栈桥啦,鲁迅公园啦,海水浴场啦,动物园啦,水族馆啦……什么油焖大虾啦,红烧里脊啦,雪白的馒头随便吃啦……通过她眉飞色舞、绘声绘色的描述,尽管我没去过青岛,但已经对青岛的风景和饮食很熟悉了,闭上眼睛,那些风景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方兰花除了说青岛的风景和饮食,还说青岛人的流氓。

她说‐‐起初是压低了嗓门,轻悄悄地:那些青岛人,真是流氓成性……然后就突然地抬高了嗓门,仿佛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似的喊,他们大白天就在前海崖上吧唧吧唧地亲啊……这样的事情比风景和饮食更能引起我们这些小青年的兴趣,所以在方兰花的腚后总是追随着一帮子小青年,哼哼唧唧地央告着:嫂子,嫂子,再说说那些事吧……再说说嘛……她低头看看我们,说:瞧瞧,都像磅一样了,还敢说给你们听?

生产队里有一个早些年去青岛贩卖过虾酱和鹦鹉的人,姓张名生,左眼里有颗宝石花,歪脖子,有点历史问题,整日闷着不吭气。

看方兰花昂扬,气不忿儿,终于憋不住,说:方兰花,你天天吹青岛,但你是坐着你男人的小吉普去的,你坐过火车去青岛吗?你知道从高密坐火车去青岛要经过哪些车站吗?方兰花直着眼答不上来。

于是张生就得意地歪着脑袋,如数家珍地把从高密到青岛的站名一一地报了出来。

他坐的肯定是慢车,因为站名达几十个之多。

我现在只记得出了高密是姚哥庄,过了姚哥庄是芝兰庄,过了芝兰庄是胶西,过了胶西是胶县,过了胶县是兰村,然后是城阳、四方什么的,最后一站是老站。

但在当时,我也像那张生一样,可以把从青岛到高密沿途经过的车站,一个磕巴都不打地背下来,而且也像张生那样,可以倒背如流。

所以,在我真正去青岛之前,我已经在想象中多少次坐着火车,按照张生报告的站名,一站一站地到了青岛,然后按照方兰花描画出来的观光路线,把青岛的好山好水逛了无数遍,而且也梦想着吃了无数的山珍海味。

梦想着坐火车、逛风景是美好的,但梦想着吃好东西是不美好的,是很难过的。

嘴里全是口水,肚子咕噜噜地叫唤。

梦想着看看那些风流人物在海边上恋爱也是不美好的。

等到1973年春节过后,我背着二十斤绿豆,二十斤花生米,二十斤年糕,送我大哥和他的儿子去青岛坐船上海时,感觉到不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而仿佛是踏上了回故乡之路。

但一到青岛我就彻底地迷失了方向。

从我舅舅家那两间坐落在广州路口、紧靠着一家木材厂的低矮破旧的小板房里钻出来上了一次厕所,竟然就找不到了回去的道路。

我在那一堆堆的板材和一垛垛的原木之间转来转去,从中午一直转到黄昏,几次绝望地想哭,汗水把棉袄都溻透了。

终于,我在木头垛后听到了大哥说话的声音,一转弯,发现舅舅的家门就在眼前。

等我回到了家乡,在劳动的间隙里,乡亲们问起我对青岛的印象时,我感慨万端地说:青岛的木头真多啊,青岛人大都住在木头堆里。

这是我二十岁之前惟一的一次照相,时间大约在1962年春天,读者可以看到,照片上的我上穿破棉袄,下穿单裤,头顶上似乎还戴着一顶帽子。

棉袄上的扣子缺了两个,胸前闪闪发光的,是积累了一冬天的鼻涕和油垢,尽管吃不到什么油水。

裤腿一长一短,不是裤子的问题,是不能熟练地扎腰所致。

照片上的我丑陋无比,这样的照片公开发表无疑是环境污染,所以我希望编辑最好毙了这篇文章,照片也就不必发表。

照片上,我旁边那个看起来蛮精神的女孩,是我叔叔的女儿,比我早四个月出生。

她已于十几年前离开人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病,肚子痛,用小车往医院推,走到半道上,脖子一歪就走了。

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蹿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

相邻小说
苗疆蛊事2世界尽头(上)  墓影之丹砂秘书  白棉花  中州纪事  美妇门前是非多  战友重逢  求求了,让我上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我是猫大王  夺回女主光环后她爆红了  沉沦  网游之没事找找虐  透明的红萝卜  今夜哪里有鬼系列4无罪之都  [电竞]想和池神谈恋爱  初恋要吃回头草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棋魂同人)对弈  以父之名  重生之抗战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