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39章

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而卒,秦庄襄王继位,任用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了东周,攻取了韩国的成皋、荥阳,建三川郡。

次年,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太原郡。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死,十三岁的秦王政继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帝)即位。

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

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毒之乱,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横扫六国,史称秦灭六国。

秦于十七年(前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灭赵,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总述:战国时代以秦的统一天下而最终落下了帷幕。

后世史家一直在探讨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或许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统一王朝远远多于分裂时期。

一切按照的安排进行着。

参考书目

1、《史记》,司马迁,西汉

2、《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1884-1957),华东师大出版社

3、大纪元和正见网上的相关文章

东周之诸子百家争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在春秋战国数百个诸侯国家兵戎相见、弱肉强食之际,却出现了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左传》、《春秋》等详尽记载当时历史的著作也相继诞生。

这场&ldo;百家争鸣&rdo;的壮观场面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将近2000年。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个人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私欲的增加,上古时代的大道以及夏商西周时的贤王治世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让位于现实的&ldo;利益&rdo;,比如君王谋求疆土的扩张,以获得国家的强势地位;百姓则&ldo;货力为己、各私其私&rdo;;因而各国间征战十分频繁,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法则而非德行逐渐成为人们的衡量标准。

处此乱世之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迫切希望寻找到治理国家、挽救时弊的方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诸子学说纷纷登台,针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包括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

不过,虽然学说众多,但代表整个时代变化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等。

特别是儒道两家,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世诸多学者称颂这一时期为中华文化、思想与智慧大发展的时代,但是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却十分怀念远古大道盛行和周公治世的时代。

他在晚年的时候,喟然叹道:&ldo;凤凰不再飞来,河图不再出现,我也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

泰山啊,将要崩颓;梁柱啊,将要坠毁;圣人啊,将要枯萎了。

&rdo;

而和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觉者老子也在他千古传世的《道德经》中说:&ldo;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rdo;,无疑老子认为道德远远高于仁义,故曰:&ldo;大道废,有仁义。

&rdo;意思是说,因为大道没有了,才追求仁义。

老子進一步阐述道:&ldo;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相邻小说
注孤生反派被迫万人迷[穿书]  一只娘子出墙来  狙魔特工  你也是蘑菇吗  兽世独宠:兽夫,太忠犬  含羞  重生成新晋影帝  随身男神:大神追妻法则  [古耽]逢君  [韩娱同人]偶像萌于虎  翌嫁傻妃  娱乐圈之养一只间七  我在星际靠玄学养崽  了不起的小短腿  小桥疑案  富有爱国精神的罗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生化来袭  重生之将军总把自己当替身  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