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9章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民歌。

春秋时经孔子删定,汇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ldo;风&rdo;。

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

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ldo;大雅&rdo;、&ldo;小雅&rdo;,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ldo;颂&rdo;这几种体裁。

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

西周所用雅乐的歌唱部分均属于《诗经》中的《周颂》和《大雅》《小雅》。

至于《国风》,只有时代稍早的《周南》《召南》,可以用于等级较低的&ldo;礼&rdo;,而且也只是较晚时代才出现的现象,因为二《南》基本上是西周晚期作品。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分析《周南?罘(草头)苡》一诗时对诗所表现的情形进行了想象性的描述:&ldo;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rdo;今天,我们只能从文字中去品察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周代还兴办了音乐机构&ldo;大司乐&rdo;,在音乐方面系统的训练贵族子弟。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还记载了大司乐教授乐舞的具体内容: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ldo;以《六乐》防民之情,而教以和。

&rdo;《周礼?地宫?大司徒》说明当已注意到音乐对人情志的影响。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提到的《大武》,是西周很著名的乐舞,它表现的是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

据《礼记?乐记》记载,《大武》具有很大的规模,它在春秋时期的演出有六成(六段),有歌唱,有乐队伴奏。

它有着结构完整的曲式,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时的乐器有数十种之多,仅一部《诗经》中,就出现了二十九种乐器。

不仅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还有了弹弦乐器。

根据材料的不同,其时的乐器可分为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史书称为&ldo;八音&rdo;。

(《周礼?春官)》另外,被史书称为&ldo;钟鼓之乐&rdo;的大型管弦乐队也在西周时兴起,这种乐队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建鼓。

这时的编钟以由先前的三只发展而为五只、八只。

陕西扶风齐家村出土的柞钟,总音域已有三个八度,并基本按羽、宫、角、徵、羽、宫的次序排列。

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

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

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律学上突出的成就见于《管子?地员篇》所记载的&ldo;三分损益法&rdo;。

就是以宫音的弦长为基础,增加三分之一(益一),得到宫音下方的纯四度徵音;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损一),得到徵音上方的纯五度商音;以次继续推算就得到五声音阶各音的弦长。

按照此法算全八度内十二个半音(十二律)的弦长,就构成了&ldo;三分损益律制&rdo;。

这种律制由于是以自然的五度音程相生而成,每一次相生而成的音均较十二平均律的五度微高,这样相生十二次得不到始发律的高八度音,造成所谓&ldo;黄钟不能还原&rdo;,给旋宫转调造成不便。

但这种充分体现单音音乐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延续至今。

服饰

中国服饰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贵族都依照场合与身份着服饰。

周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ldo;衣&rdo;,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ldo;裳&rdo;,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ldo;韨&rdo;,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ldo;蔽膝&rdo;。

男服服饰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

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

相邻小说
翌嫁傻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盲流  [韩娱同人]偶像萌于虎  重生之将军总把自己当替身  小桥疑案  随身男神:大神追妻法则  含羞  了不起的小短腿  狙魔特工  富有爱国精神的罗宾  兽世独宠:兽夫,太忠犬  你也是蘑菇吗  注孤生反派被迫万人迷[穿书]  [古耽]逢君  我在星际靠玄学养崽  娱乐圈之养一只间七  生化来袭  一只娘子出墙来  重生成新晋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