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3章

19973

朝圣的心路2 [本章字数:394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0513:25:430]

----------------------------------------------------

精神生活的哲学

奥伊肯(rudolfeucken,1846?1926)是一位活跃于前一个世纪之交的德国哲学家,生命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1908)这本小册子里,他对自己所建立的精神生活的哲学做了通俗扼要的解说。

早在1920年,这本书已有上海中华书局印行的余家菊的译本。

现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万以的译本。

奥伊肯的文风虽不艰涩却略嫌枯燥,读时不由得奇怪他何以能够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从他和柏格森的获奖,倒是可以遥想当年生命哲学的风行。

今日又临世纪之交,生命哲学早已偃旗息鼓,但我觉得奥伊肯对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并没有过时。

奥伊肯和尼采是同时代人,他比尼采晚出生两年,一度还同在巴塞尔大学任教,不过他比尼采多活了许多年。

他们所面对的和所想救治的是相同的时代疾患,即在基督教信仰崩溃和物质主义盛行背景下的生活意义的丧失。

他们也都试图通过高扬人的精神性的内在生命力,来为人类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他们的区别也许在于对这种内在生命力的根源的哲学解释,尼采归结为权力意志,奥伊肯则诉诸某种宇宙生命,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叛离有着程度上的不同。

处在自己的时代,奥伊肯最感忧虑的是物质成果与心灵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他指出,人们过分专一地投身于劳作,其结果会使我们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心灵。

&ldo;现实主义文化&rdo;一方面只关心生活的外部状态,忽视内心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封闭在狭隘的世俗范围内,与广阔的宇宙生活相隔绝,从而使现代人陷入了&ldo;社会生存情绪激奋而精神贫乏的疯狂旋涡&rdo;。

然而,奥伊肯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既不像叔本华那样得出了厌世的结论,也不像尼采那样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ldo;超人&rdo;身上。

他预言解决的希望就在现代人身上,其根据是:在精神的问题上,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肯定和追求。

&ldo;人的缺陷感本身岂不正是人的伟大的一个证明?&rdo;我们普遍对生活意义之缺失感到困惑和不安,这个事实恰好证明了在我们的本性深处有一种寻求意义的内在冲动。

既然一切可能的外部生活都不能令我们满足,那就必定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从直接环境所无法达到的深度。

因此,现代人的不安超出了以往时代,反倒表明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

奥伊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现代人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他的解决方法并非直接告诉我们这一意义在何处,而是追问我们为何会感到失落。

我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着比任何时代更加丰裕的物质,却仍然感到失落,那就证明我们身上有着一种东西,它独立于我们的身体及其外在的活动,是它在寻求、体验和评价生活的意义,也是它在感到失落或者充实。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生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灵魂。

在我们身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独立的精神生命,这是奥伊肯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他对生活意义问题的全部解决都建立在这个论点的基础之上。

既然这种内在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我们的外在生活的,不能用我们的外在生活来解释它,那么,它就必定别有来源。

相邻小说
末世小娇妻  豪门宠婚,爵少你别闹  道侣  农门纪事  老公总是偷穿我内裤  抢个红包做网红  没有姨妈巾的世界  魔王看上勇者之后[西幻]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穿成阴鸷昏君的病弱小伴读  一人之下:海陆空最强生物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穿越之唐时明月  将夜  魔王非要当我魔后  云深清浅时  三国:开局擒杀张飞  碎句与短章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别急,容我先开一局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