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4章

董仲舒适应汉代大一统政治形势的需要,在原始儒家礼治思想基础上提出&ldo;三纲&rdo;思想,所谓三纲即&ldo;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rdo;。

在他那里君臣之间已经没有孔孟那种相互尊重的关系,而是单方面要臣为君做牺牲,强调臣对君要&ldo;委身致命&rdo;,&ldo;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rdo;(《春秋繁露&iddot;阳尊阴卑》)。

在父权和夫权方面也有相应的加强。

不过董仲舒毕竟是儒家而不是法家,他鉴于秦亡的教训,重申重民思想。

&ldo;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rdo;(《春秋繁露&iddot;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就是说,天是为了万民的安乐,才给他们设立君主;能安乐百姓的,天给他君位。

如果他贼害百姓,天就要夺走他的君位。

他一面要加强君主专制,一面又要重民,因而在统治方法上提出&ldo;任德不任刑&rdo;的主张。

任德不任刑不是不用刑,而是刑德并用,以德为主。

从经济上说,要防止产生大贫大富的严重对立,&ldo;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rdo;,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安宁。

因此对贫富要加以调节、限制,使之在一定的程度之内,这就是使富者可以显示其贵,但不致于骄横,贫者能养生而不至于忧戚。

为此,他提出&ldo;限民名田&rdo;(限制兼并),&ldo;去奴婢,除专杀之威&rdo;(解放奴婢,不许主人有擅杀之权)等缓和矛盾的具体措施。

在政治方面主张少用刑罚,多用教化,宣传&ldo;教化立而奸邪皆止&rdo;(《汉书&iddot;董仲舒传》)。

两汉以后,儒家的伦理本位观念没有变,只是随着条件的改变,阐述的方式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但是它的哲学理论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董仲舒思想体系的特点在于他的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神学目的论。

天有几层意思,其中之一即至上神:&ldo;天者,百神之君也。

&rdo;(《春秋繁露&iddot;郊义》)它是有意识有意志的神,它为世界安排秩序,为百姓设立君主。

天对于地上的事情十分关切,如果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它就降下祥瑞(显示吉祥的特殊自然现象)来给以表彰;如果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它就会降下灾害,对君主进行&ldo;谴告&rdo;;受到谴告而不思改变,天就降怪异来恐吓;受恐吓仍不改弦更张,天才真正把殃咎降到他的头上。

总之,至上神对人特别是人君,非常仁慈,想方设法使之省悟,改过从善。

此外,天还有道德的意义。

天有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阴阳五行都具有道德属性。

阳为德,阴为刑,木性为仁,金性为义,火性为礼,水性为智,土性为信。

如果人君的行为是合于儒家伦理道德的,那么阴阳五行的运行就是正常的,如果人君的行为不道德,譬如缺少仁德,弄得民不聊生,这就引起木产生不正常现象,春凋秋荣。

人君见到这种情况就应当以自己的德行来救治。

他如果&ldo;省徭役,薄赋敛,出仓谷,赈穷困&rdo;(《春秋繁露&iddot;五行变救》),那么就可以感应得木恢复正常状态。

这是以气为中介的天人之间道德的神秘感应。

一般地说,宗教的或神秘主义的观念,总是使人屈从于天、神,限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然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却有所不同,在他看来,天固然决定人,人也影响天。

天人同在一个神秘的系统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特别是君主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不仅能决定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的清明昏暗,甚至还能参与决定自然运动的正常或反常。

正如董仲舒所说,&ldo;人主之大,天地之参也&rdo;;&ldo;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rdo;。

相邻小说
庶子为王  和直男竹马告白后他失忆了  影帝养了只兰花精  最后两千块  穿成了恶毒女配后  善气迎人  老房子的春天  从相声开始的巨星  算你狠  他们都说朕是傀儡  钓系美人手撕花瓶剧本后爆红了  [综漫]在高专当保姆  反派女配你支棱起来[快穿]  天降福星  定海浮生录  彼可敌仇  异兽废柴  被克系男友偏宠的强悍金丝雀  一姐跟我炒CP  温柔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