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74章 意外之得上

@@@

周五第四更,喘一口气。

@@@

学而优则仕、居官必考、唯才是举、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这种创制宗旨既符合人才生存分布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节用爱人,使民以时,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这些爱人、尊人、重人、选人、用人的思想,既是两汉以来人才考选观念演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举考试制度创建发展的观念文化根源。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

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也。

故世卿为据乱世之政,科举为升平世之政。

科举在客观上创设了一种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它通过力行开放报考,实现了人才竞争机会的平等,以卷面成绩决定取舍,符合人类追求民主、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使社会职位资源的分配,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在最善的本意下,它是民主的,因为它给人争取领导和职位的机会是平等的。

对于我来说,四场考试都比较简单,一则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应试教育,在纵览了历年以来的考题之后,心中早有定数,二则是因为经那日和氏璧一闹以后,神识清明,记忆力变得越发敏锐起来,过目不忘绝对称不上是妄言。

所为难的地方只有一点,就是用韵和避讳。

唐五代试进士,诗赋已讲究用韵、避讳,但远远没有宋代把它看得如此重要,对举子威胁如此之大,几乎成了一票否决的死穴,甚至连考官阅卷时如有落韵没有看出来,也要降官。

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一平一仄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平仄不相间,即不依次用。

拘忌宏多,颇为烦碎。

凡庙讳(已经死了的皇帝的名字)、御名(还没死的皇帝名字)本字外,同音之字应避者凡三百一十七。

是以下笔之时,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这样作出来的文章,还能有什么彩头?最多是合乎格式而已。

难怪我看历年的文章浮泛浅庸,千篇一律,也不足为怪了。

“唉——”

我咬着笔杆坐在椅子上很是踌躇了一阵子。

诗赋自然是很容易的,随便抓一首比较符合时宜的就可以了,论议和对策也简单,有了千多年的经验,应付这些古板的问题自然是得心应手,惟恐把主考官们的眼睛给瞪爆了,经文也不是问题,且不说我有微雕的样本儿以备不时之需,就现在这种精神状态,自是胜任有余,长篇的经文空缺丝毫没有停滞地填了下去,简直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利。

所费工夫最多的,就是依照避讳的文字,逐一对照草稿上面的内容,将不合规矩的字眼儿一个一个地替换掉而已,这个任务耗费了我大半天的工夫,最后确定无误后方才将所有的内容在正式的答卷上面认真撰写了一遍,在天黑之前总算是完成了。

当我趾高气扬地敲响墙上挂的小铜锣走出厢房的时候,大部分人还趴在桌子上面苦思冥想,见我如此轻松写意地站在院子里面等候交卷,其他的士子们都觉得非常诧异。

“三位大人,已经有人答完卷子了,下官请示是否可以放人出去?”

负责我这一房的礼部官吏来到了本次科举的主考官权知贡举吕端面前。

“哦?”

正在品茶的吕端与其他两位同知都有些诧异,不由问道,“糊名了么?”

“回大人的话,业已完备!”

那官吏恭敬地答道。

“那就放人吧!

仔细检查一下该员的行囊,不要出什么岔子!

今次是圣上开的恩科,一切都要谨慎行事呀!”

旁边的一位同知嘱咐道。

“下官明白,下官告退。”

那官吏应声告退。

“许是交白卷的也说不定!”

相邻小说
帝妃驾到  王府里的美娇娘  八方之惧  带娃回村后成了大力士  魔王级炮灰 完结+番外  从神界降临到斗破苍穹  龙珠:无限超脱  妈咪已到请查收  我家欧巴有点甜 (甜宠真骨科)  挟恩图报?工具女配不做糟糠妻了  伊半球  在都市成尊  小寡妇招夫记  在林先生心上开一枪  网游之无双修魔攻击随机增加属性  都市超级修真妖孽  嫁双生  葬荒  情殇:逃之夭夭  小凰不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