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48章

李重福发动政变想夺取皇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在政变前他和自己的政变班子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政变刚刚发动就失败了,那么李重福的政变为什么会失败呢?

蒙曼:

那咱们现在就总结一下,李重福的政变为什么会失败啊?我想这里有三个原因比较重要,哪三个原因呢?第一个原因,唐中宗本人当皇帝,当得就不成功,没有给老百姓留下特别好的印象,所以你打着他儿子的旗号去反对现任皇帝,老百姓没那么热心,再说了,你这个儿子还是在唐中宗一朝就已经获罪,贬到地方的儿子,你再提自己的继承权,老百姓也不太认可,这是第一个原因,打中宗的旗号或者打中宗儿子的旗号,其实都不大灵,那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第二个原因啊,是李重福这一方实力太差了,政变可是要讲实力的啊,这个实力包括软实力,也包括硬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呢?就是智力因素,硬实力那就是武力因素,那咱们看重福叛乱,他占哪条因素啊?他哪条也不占啊,论武力,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就是那点随从,还有沿途发动的百姓,那哪能成事啊?再论软实力,那他的高参是谁啊?就是郑愔和张灵均,这样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野心家,这两个人对于政变其实是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到底动用哪一个军事力量,只是觉得呢,只要李重福打出先帝儿子这个旗号,就能够一呼百应,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他们这方实力太差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那么第三个原因,就是洛阳的几个官员进行了高效率的反应,其实重福叛乱是属于突发事件,谁都没有思想准备,但是无论是洛阳县令,还是崔日知,还是李邕,他们的反应都是非常及时,也非常到位的,正因为有他们这样一些优秀的官员,在这儿当中流砥柱,洛阳才能在没有中央直接指挥的情况下,就迅速组织自卫,平定了这场叛乱,这就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那咱们说因为有这样高效率的平叛工作,所以重福的叛乱并没有给睿宗李旦的统治,带来太严重的影响,相反呢,通过这一次叛乱,李旦还彻底地把这个法统问题给解决掉了,怎么回事呢?政变不是李重福就死了吗,死了之后,睿宗李旦把他的尸体一寸一寸地斩首,作为对叛乱者的惩罚,那接着呢,把他的弟弟16岁的李重茂又流放到地方去了,流放到那儿之后,没过一年,这小皇帝,曾经的小皇帝,也不明不白地就死在了拘留所了,那这样一来呢,唐中宗的四个儿子就已经一网打尽了,一个不剩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呢,睿宗李旦再当皇帝,就不存在任何法统方面的问题了,那咱们说,解决了法统问题之后,唐睿宗的统治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请看下集,姑侄斗法。

第13章 姑侄斗法

画外音:

在那场左右唐朝未来的唐隆政变中,太平公主无疑是关键人物,她指挥若定,一锤定音,最终把自己的哥哥李旦扶上了龙床,这位中年男人就是被誉为唐朝历史上最恬淡的皇帝,号称&ldo;三让天下&rdo;的唐睿宗李旦,唐隆政变可以说是太平公主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太平公主也凭借这番功劳,而实封万户,三个儿子也都被封王,登上了唐朝公主权势的顶峰,太平公主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红妆时代的最后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可是好景不长,太平公主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于是她又开始在唐朝政坛上展开了新的纵横捭阖,那么太平公主究竟发现了怎样的错误呢?太平公主又是如何纠正这个错误的呢?

蒙曼:

咱们都知道,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一山难容二虎啊,可是就在唐睿宗时期,大唐帝国还真就出现了一山二虎的局面,哪两只老虎呢?一个就是太平公主,另外一个就是太平公主的侄子,也是皇帝李旦的儿子,太子李隆基,那咱们前面讲过,这两个人都是唐隆政变的大功臣,是他们两个把唐睿宗李旦给扶上皇帝的宝座的,所以到了李旦登基之后,这两个人也都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怎么叫巨大的权力呢?咱们说一件事,大家就知道了,当时李旦无论是面对任何事情,他自己都不敢做出决定,比方说有宰相拿着一个什么事情向他汇报来了,李旦一定要问两句话,第一句话,&ldo;尝与太平议否?&rdo;,这事儿你跟太平公主讲过了吗?如果人家说已经讲过了,李旦再问第二句话,&ldo;与三郎议否?&rdo;,你跟我三儿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人家也说商量过了,他们两位都点头了,这时候睿宗才敢签字,那你想这样的事情一多,时间一长,不仅是皇帝李旦不自在啊,其实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他们两个也是都不满意,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大的权力,都把对方视做眼中钉,肉中刺,那既然如此,姑侄二人的斗争也就开始了。

这斗争

第一回合是从唐睿宗景云元年开始的,唐睿宗景云元年,这是一个什么时间呢?这是710年,距离刚刚发生的唐隆政变才仅仅过去四个月,那这时候呢,太平公主就到处散布流言蜚语去了,她说:&ldo;太子非长,不当立&rdo;。

说现在这个太子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由他来当太子,咱们也知道,太平公主当时影响力很大啊,她这么散布流言蜚语,当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可能说到这儿,有朋友就开始怀疑了,说太平公主,她如果不愿意让李隆基当太子的话,她为什么不在睿宗还没有立李隆基当太子的时候就提出来呢?为什么要等人家已经干上太子的职位了,她再来搞小动作,其实,这个是因为太平公主刚刚发现自己看走眼了,过去把人家李隆基给看扁了,咱们也知道,唐隆政变爆发的时候,李隆基刚刚二十五岁,还是个年轻人,而且他又是庶出的儿子,庶出的儿子他还是老三,而且太平公主观察了这个小伙子,她觉得除了打毬好之外,这小伙子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别的特长,所以当时很轻视他,很愿意和他一块搞政变,心想这个庶出的老三,没啥本事,我跟他一块儿搞政变,我在幕后全权策划,让他在前方冲锋陷阵,跑跑腿,以后政变成功之后,我就拥立这个没有立过任何功劳的李旦当天子,再立这样没有任何正经名分的三郎当太子,那父子两个人都得感激我啊,那这样,我就可以揽权了啊,这是太平公主当时的想法,而且她甚至还想到,就算是以后李旦死了,皇位由李隆基来接班了,这个侄子还得听她这个姑姑的话,她觉得李隆基是这样一个好欺负的人,如果说她让他当太子,父子两代人统治期间,她都可以大权独揽,因为她有这种想法,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前期的时候,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而李隆基当时也是拼命在太平公主面前装出一副很乖的样子,对姑姑言听计从,姑姑说什么就听什么,那让太平公主就觉得很放心,所以在那个时候两个人没矛盾,太平公主还支持他当太子,可是一旦当了太子之后,太平公主就慢慢觉得不对了,这个太子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欺负,而且再联想到他在指挥政变期间,那一板一眼的表现,太平公主慢慢琢磨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弱太子啊,这很可能在以后是一个强有力的敌人,那怎么办呢,在这时候,太平公主就决定亡羊补牢了,所谓亡羊补牢,就是开始制造流言,说太子他不是嫡长子,不应该让他当太子,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咱们还得换一换,那咱们也说了,太平公主因为举足轻重的分量,所以她这一番话实际上在当时还是有不小的影响。

相邻小说
一品嫡妃  偏偏占有你  庙口  天堂蒜薹之歌  学不会三角函数别走  小蛋的异想世界  [综漫]乌丸警官不想分手  老公有人欺负我[无限流]  布丁爱月饼  先婚厚爱:白少溺宠妻  重生之首长的异能妻  公主她总想和离[重生]  吕雉的战争  笑满西楼    [综英美]小中二  [综]美好的每一天  (偶像练习生)100场恋爱  非卿非故  华与诚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