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85章

凡艺术创作,均在此列。

杜诗意境浑阔,他本人,像一台停在半空的巨型搅拌机,国难家难,连同他的天赐伟才都搅进去了。

我读《北征》及《咏怀五百字》,这种感觉尤其突出。

而形容这种感觉,还得用他的诗句:荡胸生层云;气蒸云梦泽……所谓大境界,今人当知晓,下点工夫是值得的。

《赠卫八处士》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写人世沧桑、朋友离合,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诗了。

处士:未曾出仕的读书人。

卫八是谁不详。

参与商:二星名,此起彼入,永不相见。

人生许多经典情态,杜诗都有经典描绘。

所谓喜怒哀乐,杜甫胜人一筹,感受更为深切。

所以他的生命的长度,堪比二百年。

单凭喜怒哀乐,尚不足以步入艺术的炽热地带。

靠什么激活感受?靠读书。

杜甫意识到这个,说:&ldo;群书万卷常暗涌。

&rdo;

读书,越过了知识层面,方能&ldo;常暗涌&rdo;。

求知只是第一步。

读书的深层诉求是修炼,是丰富生命。

今日之中国,阅读每况愈下,我们真是愧对杜甫,愧对一切先贤。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如果他的知识仅限于专业领域,拒绝人文修养,那他等于没文化。

生存的技能,思考生活的能力,二者不可偏废。

而一旦偏废,必将导至欲望、意志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全社会的健康成长。

杜甫&ldo;以事入诗&rdo;,诗中常带叙事,古代一些学者很不以为然,有人用嘲弄的口吻说:&ldo;杜诗切于事情,但不文尔。

&rdo;文即文饰、文采。

这话令人想到司马相如,相如就很有文采,他写辞赋,是写给帝王看的。

学者呆在书斋里,却喜欢操官腔,以隐形的权力向艺术施压,模仿权贵指手划脚。

这类人衍生千年,改头换面,花样百端,释放变异病毒的能量,比如眼下的&ldo;红包批评家&rdo;。

好在群愚儿搅扰一时,搅不动长远。

陶渊明、杜子美,一个冷落几百年,一个冷落几十年,可他们还是传下来了,剔尽权力、时尚等附加成分,好诗得以凸现自身。

这是中国人的幸运:拥有一长串光辉的名字。

杜甫写羌村,写三吏三别,显然不考虑皇帝的趣味。

忠君和艺术,有个分界线。

相邻小说
生而为O,为O当A  三朝北盟会编  宫主夫人?谁稀罕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末世之人鱼传说  幸存者  末日光芒  有生之年  一笔多情  符画天下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铁血三国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寂静深处有人家  血钞票  田园之医妻有毒  诛仙长生传  新宠  温暖的人皮  重生之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