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70章

硬瘦二字,倒像杜甫自己的风格。

人们形容杜诗,通常说:沉郁顿挫。

不硬不瘦,何来顿挫?

赖有姑母的悉心照料,杜甫的身体一年年好起来,性格也随之开朗。

他晚年追忆说:

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对记忆有高超的复制能力,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时间长了,许多人的记忆会走样,感觉会变形。

杜甫自幼多病,才有对健康的特殊敏感:健如黄犊走复来。

这首诗,写的是从病弱的童年向健康的少年过渡的那种欢欣。

一日上树能千回!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也这样的,可惜现在……中学生小学生,一日上网能千回。

冯至阐释这首《百忧集行》说:&ldo;他的精神和他的身体随着他处的时代健康起来了。

&rdo;这话令人费解。

时代挤走了杜甫姑母的身影,而我们已经知道,这位姑母如果稍稍偏点心,杜甫命都不在了,哪里还谈得上健康?至于所谓健康时代,我们到后面不妨睁大眼睛细看,它究竟是怎么个健康法。

杜甫从小衣食无忧。

他的家庭,虽然父辈不如祖辈,但在社会上还拥有特权,享有尊严。

比如免赋税、免兵役,逢节日遇大事,亲友纷纷上门。

家庭朝着破落的方向,却是慢慢显形的,杜甫没啥感觉。

父亲去世前,一切都不错。

他不是一个破落户子弟,心里没有这种阴影。

鲁迅小时候为父亲的病跑当铺,感受到莫大的羞辱,家道中落,从小康走向困顿,一辈子印象深刻。

杜甫没有类似的经历。

童年,少年,青年,他过着中等人家的生活,至少感觉上是这样。

家族传说给予他自豪感和荣誉感,姑母给予他脉脉温情。

他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应该说是比较清晰的。

他有一份异样的母爱,覆盖在他咿呀学语时母亲施与他的温存之上。

他的&ldo;身体记忆&rdo;有双重母爱。

他长成了温文尔雅的小伙子,在洛阳结交名士,出入豪门。

相邻小说
新宠  血钞票  铁血三国  末日光芒  符画天下  宫主夫人?谁稀罕  末世之人鱼传说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诛仙长生传  三朝北盟会编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田园之医妻有毒  一笔多情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有生之年  幸存者  重生之喜相逢  温暖的人皮  生而为O,为O当A  寂静深处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