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34章

汉景帝却不好辞赋,善于舞文弄墨的相如找不到进身的机会,于是跳槽了,跳到梁王刘武门下。

刘武好辞赋,身边已罗列了一些写手,比如写过《七发》的枚乘。

汉赋在形式上继承以屈原的作品为主的《楚辞》,但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内容又反制形式,汉赋在形式上也不能同屈原的诗篇相提并论。

汉初的辞赋家贾谊是个例外,贾谊郁郁不得志,不能报效国家,命运和屈原相似。

当诗人远离君王走向民间时,往往能写出好东西,而在权贵门下讨饭吃,帮闲就在所难免。

所谓帮闲文人,比媚俗的文人格调更低。

包括屈原在内的中国历代文人,都有俗的成份。

通俗和媚俗是两回事儿。

司马相如跳槽跳到刘武门下,很努力,因为他必须和枚乘等人比个高低。

他终于写出了《子虚赋》,大大露了一回脸。

大伙儿常常跟随梁王左右,哪儿有排场就往哪儿赶,宫殿竣工啦,主子出猎啦,贵客盈门啦,庙堂祭祀啦,都是他们收索枯肠的好时机。

他们穿得好,吃得好,出门有车坐,举止有气派。

一旦来了灵感,下人急忙笔砚伺候。

辞赋讲究铺排,一连串的优美词句,整齐,押韵,吟诵又别有一番功夫。

洋洋洒洒的《子虚赋》,来了一堆&ldo;于是乎……&rdo;怎么样怎么样,的确有气势,听上去回肠荡气。

应该承认,司马相如在语言及学问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从诗经到楚辞,到诸子著述,都要纳入学习的范围。

汉赋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有它一定的道理。

相如那个时代,国力空前强盛,辞赋家们歌功颂德,有些肉麻,但还不算十分昧良。

我个人以为,特定时期的颂歌也有不少好东西,艺术感染力强,唱出了老百姓的真感情,几十年老歌唱不够。

一般说来,辞赋写到结尾时,也要来几句规劝,劝主子享乐之余要节俭,适当关注一下民生。

朝廷有个叫东方朔的,也擅长辞赋,平时以滑稽本领逗汉武帝开心,却能找时机进谏,委婉批评皇帝,做了一些好事儿。

这方面,司马相如不如他。

相如既为门客,要靠辞赋吃饭,而吃饭为天下第一桩要紧事。

动物为了食物,要使尽浑身解数。

人从动物来,为吃饱饭吃好饭花样更多。

即使相如不为自己,也要为父母着想,老人盼他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呢。

他离开成都,恐怕已有十来年。

眼下食有鱼出有车,可是没啥积蓄,梁王随手赏赐的金银,他随手花掉了。

门客之间有竞争,要比拼,而成都人好面子,相如不甘落人后的。

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文人挣大钱,有时也容易。

以他出众的才华,能写赋会弹琴,不愁挣不来华屋美女。

可是梁王生病了,不久又死了,也未曾立遗嘱,令王太子善待这些文人。

一帮门客作鸟兽散,一个个愁眉苦脸。

辞赋这东西,寻常百姓是看不懂的,除了一些王公贵族,市井很少人能赏。

街上没市场,只好卷铺盖。

不像今天,某酒楼某公司开张,出高价请人作赋,有几百个字卖上几万元的。

梁王死了,门客各奔前程,也许喝了一回伤心酒,挥泪而别。

司马相如西风瘦马回成都,家里一片破败,父母是否还活着,司马迁没记载。

相邻小说
诛仙长生传  符画天下  血钞票  宫主夫人?谁稀罕  重生之喜相逢  温暖的人皮  生而为O,为O当A  末日光芒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寂静深处有人家  铁血三国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一笔多情  有生之年  末世之人鱼传说  田园之医妻有毒  三朝北盟会编  幸存者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