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28章

两三年后,也就是封禅大游行结束后不久,三十八岁的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可以整天呆在皇家图书馆,读各类书籍,接触尘封的档案。

武帝不重视史官的工作,反而给他留下了空间。

不然的话,那些档案就加密存封了,向不同级别的官员有限开放,还要分出时间段。

他伸手拂去那些尘埃,让历史得以清晰呈现,包括不少宫廷秘密,比如汉景帝的登基是靠运气,有些羞于见人的。

写史不是揭密,但也会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当中,有时会藏着被掩盖起来的历史真相。

一般历史学家,能够写下真相就难能可贵了,而司马迁道出真相之后还要评价,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有&ldo;太史公曰&rdo;,立场很鲜明。

认真读《史记》,会明白什么人才是大历史学家,知识的后面是勇气。

所谓读史明智,只说出了一半,大历史学家是大智大勇。

当上太史令的几年间,他好像仍未娶亲,肉身都交给迷宫重重的精神探险了。

人类的杰出人物,像他这样的也不少,康德、尼采都是独身一辈子,虽然后者闹过轰动一时的恋爱风波。

精神过于集中,肉体可能被遗忘。

司马迁一头扎进图书馆,有时把稀微晨光都当成黄昏了。

他又时常一副呆相,衣衫陈旧灰头土脸,相亲相不中也是可能的。

总之,精神的触角愈是延伸,肉体的锋芒越发迟钝,不像有些人,比如中国的辜鸿鸣、法国的萨特,两种东西齐头并进。

司马迁攒钱也很困难,买书和考察都是自己掏钱。

武帝给他一点俸禄,并未拨给他研究经费,为他组建写作班子。

浩如烟海的史料,他一个人去对付,要钻进去更要打出来。

他治史的方式是史无前例的,既是原创,又是开创。

历史在他手上,是活生生的历史,千年宛如昨天的历史。

他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谨慎而又大刀阔斧地筛选着,日日夜夜地思考着,他自知责任重大,一管毛笔千钧重。

一个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的男人,忽视身体再正常不过了。

只有到了身体遭切割、不复完整的那一天,他才转过身来对身体高度关注,可惜为时已晚。

年近不惑的司马迁和女人睡过觉吗?

这问题好像不够严肃,但是,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报任安书》的激烈程度,以及他提到自己的几句话,会令人作这样的猜测。

人们想到了却又不能说,为什么?

司马迁的笔下,可没有这类禁忌。

当时独尊儒术,还没有尊到他的的头上,他本人无疑是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产物,不是统治术下的乖孩子。

这些学术问题,不应该是板块状的,它们迫切需要&ldo;思想的细心&rdo;。

‐‐这话是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讲的,我读他已有若干年,几乎一直在想:海氏为何把历史性和历史学分开来谈?历史性是一切历史学的前提,文献史要变成问题史,而离开了这个前提的历史学形同故纸堆。

海氏的学问纵贯古今,他给学生上课,旨在启发思索,他那无限丰富的知识,无不指向比知识更高的东西。

孔子教弟子也是如此,重在传道。

孔子甚至说:&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

司马迁为太史令刚好十年,真够辛苦的。

他大约娶亲晚,四十几岁才有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杨姓男人。

他本该和夫人再生几个孩子,让其中的某个男孩儿继承他的事业。

相邻小说
符画天下  诛仙长生传  铁血三国  新宠  宫主夫人?谁稀罕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三朝北盟会编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寂静深处有人家  血钞票  温暖的人皮  幸存者  生而为O,为O当A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有生之年  田园之医妻有毒  一笔多情  末日光芒  末世之人鱼传说  重生之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