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3章

宪令的具体内容,司马迁没有讲。

上官大夫很有几分勇气,别人做缩头乌龟,他敢冒风险挺身而出,斗一斗怀王身边的大红人。

屈原殚精竭虑完成了宪令草稿,准备呈送给楚怀王。

上官大夫索要不成动手抢。

也许事件发生在朝堂外的阶梯上,两个男人言语冲突,发生肢体冲撞。

劝架的王公贵族涌上来,暗助上官大夫。

宪令草稿被抢走。

草稿的内容迅速公诸于众,引起贵族的普遍愤怒。

司马迁写《史记》惯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冷静而简洁的叙述。

这个历史细节对屈原、对楚国将产生重大影响。

司马迁寥寥数语,揭示了屈原与贵族旧势力的尖锐对立。

形势对主张变法抗秦的大臣不利了。

而上官动手,群小动口,说屈原居功自傲:&ldo;每一令出,平伐(自夸)其功。

&rdo;屈原招架艰难。

他屡屡向怀王作解释,怀王听得不耐烦,后来索性不见。

&ldo;王怒而疏屈平。

&rdo;

追捧过屈原的大臣们开始躲开他。

而将军们为左徒屈原讲情,又种下日后的祸根。

雄心勃勃的屈原变得忧心忡忡了。

他喝酒,据说酒量不大,他经常喝闷酒。

这个戏剧性的事件闹了一年多,结果是屈原遭贬,降为三闾大夫,掌管宗社之事。

楚国宗社远在汉水之北的夷陵(今湖北宜城一带),屈原到那儿喝西北风去了。

酝酿多年的变法图强,终成泡影。

楚国宗室三大姓:屈,景,昭。

屈原除了掌宗社祭祀,还负责教育这些分散在各处的贵族子弟,奔波劳累不说,还被嘲笑,被捉弄。

屈原不是要抑制贵族吗?这些个纨绔子弟先来整治他。

屈原受点闲气不要紧,他牵肠挂肚的,是郢都,是怀王,是楚国富饶的五千里江山。

这一年,屈原三十八岁,当左徒近十年,呆在楚怀王身边,十八年。

眼看大功告成,却被小人轰出了郢都的权力中心。

他的忧愤之广,牢骚之甚,有如连日大暴雨,倾入长达三百七十多句的《离骚》。

楚怀王读没读过这首诗,不得而知。

当时还不兴文字狱,不然的话,屈原发那么多的牢骚,言辞那么尖刻,恐怕早就砍脑袋了。

屈原可能在夷陵呆了数年。

《离骚》作于此时,根据在司马迁:&ldo;屈平见疏乃作《离骚》……&rdo;游国恩先生则认为是屈子晚年的作品。

当代名家张炜的《楚辞笔记》认同前者:诗中反复隐喻的君王是楚怀王,而不是后来的楚顷襄王。

司马迁说:&ldo;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推其志也,可与日月争光也。

&rdo;

&ldo;疾王听之不聪&rdo;,疾是痛心疾首。

相邻小说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宫主夫人?谁稀罕  血钞票  三朝北盟会编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重生之喜相逢  有生之年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末日光芒  田园之医妻有毒  诛仙长生传  寂静深处有人家  铁血三国  生而为O,为O当A  新宠  符画天下  一笔多情  温暖的人皮  幸存者  末世之人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