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7章

曹雪芹的生命体验,是经由《红楼梦》来抵达的。

&ldo;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rdo;辛苦的人多的是,为何曹雪芹的辛苦不寻常?因为他把他笔下的每个汉字都变成了血滴。

不写《红楼梦》,哪有相应的生命体验?没有曹公持续而深入的回望,哪有那些多层次的、质感如此之强的红楼生活场景?而回望是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才得以展开。

中国人是汉语思维者的同义语。

窃以为,世界性的&ldo;现象学运动&rdo;将在汉语中觅得一块理想的基地。

二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审美传统,对应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存姿态,互相影响,彼此融合。

生活方式的形成,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

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类似自然界的连续性。

切断这种连续性是不可能的,人类自断根系等于自掘坟墓。

欲摧毁传统者只不过是小打小闹,或不无价值,或纯属胡闹。

社会形态变了,价值体系却会传承,审美传统会穿越所有的社会形态。

古代文人将生存各环节、各情态淋漓尽致展示出来,深入我们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影响知性与感性。

而清理这个潜意识的巨大工程尚未全面开工。

为什么孔子庄子屈子唐宋诗词让我们感到如此亲切?这样的课题有待展开。

苏东坡若能沿时光隧道出现在杭州或北京的街头,肯定会受到万民鼓掌欢呼的,他就像所有人的亲人。

这究竟是咋回事儿呢?李白李煜在互联网上的相关词条有几百万……

三是:中国历代文人提升了民族的感知能力,为各种微妙的场景、情绪、情感赋形,为&ldo;看不见&rdo;的人生气象、精神境界赋形。

其抵达的广度与深度,肯定是世界第一。

哪个小山村没有几个读书人呢?东坡贬海南办起了学校,海南就破天荒出了进士姜唐佐……如今,凡是在汉语中长大的人,无论他走到南极北极,辨认另一个中国人是非常容易的:一说水浒红楼三国西游,很快就心意相通笑逐颜开了。

汉语艺术拢集着炎黄子孙。

由此可见,从屈原到鲁迅的数以百计的杰出文人,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个丰功伟绩,给我们留下了不可测量的阐释空间。

末一层,是审美艺术的非功利性。

古人写诗文,主要是表达、提纯体验,使生存朝着更高,使生命朝着更强更丰富。

如果艺术有一点规律的话,这可能就是规律。

写诗不是冲着官场的,毋宁说,诗人写好诗反而有碍他的仕进。

诗意自足,文学自律。

自足与自律是慢慢形成的,根深导至叶茂,两千年强劲伸展。

司马迁写《史记》,是背着汉武帝干的。

陶渊明写给谁看呢?&ldo;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rdo;江西乡下的一群素心人,年复一年乐此不疲。

非功利才有艺术精品,再如曹雪芹,写作使他全家受穷。

支撑着曹公的,是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审美冲动。

词语的运行就是生命冲动。

相邻小说
生而为O,为O当A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诛仙长生传  宫主夫人?谁稀罕  铁血三国  有生之年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新宠  寂静深处有人家  田园之医妻有毒  重生之喜相逢  幸存者  末世之人鱼传说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末日光芒  血钞票  符画天下  温暖的人皮  一笔多情  三朝北盟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