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9章

央视国际2004年06月17日14:24

主讲人简介: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内容简介:

曾经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名作的老舍,解放后因创作《龙须沟》而荣获&ldo;人民艺术家&rdo;的称号。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ldo;人民艺术家&rdo;,在&ldo;文革&rdo;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老舍的尸体,而几乎三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捞起了老舍的尸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谁是真正的打捞者?其实,探讨到底是谁打捞了老舍,并没有太实际的意义,但理论上有它的一定的价值。

关于老舍先生的死,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觉得老舍先生的死,可以跟屈原、田横五百壮士相提并论,是舍身取义的;第二种,老舍先生的死是因为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和侮辱,他心灵之脆弱无法承受,绝望了,去死;第三种,就觉着那么懂得幽默的老舍,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幽默一下,就可以躲过这一劫了?傅光明觉得,老舍先生的死是必然的,偶然中有它的必然。

就是如果&ldo;8?23那天他躲过需去了,估计后面还会有&ldo;9?23&rdo;,&ldo;10?23&rdo;,他躲不过去。

那么,老舍先生的死为什么选择太平湖呢?傅光明认为,作为一个大作家来说,如果有第六感的话,他可能在自己的第六感中,把自己死亡的归宿刻意地选在了太平湖。

作为作家的老舍,生前写了无数作品,而他大多数的优秀作品的故事的发生,几乎都是在他祖上正红旗下的属地,就是北京的西北。

这是他精神的故乡,心灵的故乡。

(全文)

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一个老者的尸体,他被静静地打捞上来,并在当天火化。

然而,他的名字并没有随同着他那个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

相反,许多年以后,人们仍然在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作家。

并且在纪念他的同时,我们会提出很多的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在作品中创造了无数鲜活生命,又给无数生命带来愉悦的如此热爱生活、懂得幽默的老人,会在他遭难的那一天孤独地、绝望地走去?那么,我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在十几年前开始跟踪采访、调查、研究&ldo;老舍之死&rdo;这样一个沉重的有文化思想意蕴内涵的一个题目。

我开始的想法是像一个案件的调查者一样,通过追踪线索可以把那个历史场景把它清晰地再现出来。

想法好像相对是很简单的,我只想着通过对受访者的不断地挖掘、采访,可能能够比较清晰地把那个历史现场还原。

当时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采访的深入和自己理论上的一种提升,我对历史的信任度,和我的这种提升成反比。

我发现我当初的那个想法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脆弱得如同一张纸,经不住一捅就破了。

那么多受访者,向我所叙述的那一天历史的情景,我根本无法还原,我被历史搞糊涂了。

面对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冲突的历史的叙述,那一天的情形好像更加支离破碎,无法将它建立起来,种种的细节无法给它统一。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老舍先生,1966年8月23日在北京文联被批斗,紧接着在孔庙被批斗,回到文联又被批斗,遭受了三场批斗。

在这样的批斗之后,老舍先生在第二天离家出走了。

他到底是第二天就投湖自杀了?还是第三天就投湖自杀了?时间上已经有了不一样。

那么,我们姑且称作1966年8月23号那一天发生的事件叫&ldo;8?23事件&rdo;,老舍先生在&ldo;8?23&rdo;那一天到底上午来的?中午来的?下午来的?说法各异。

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说法各异。

他拄没拄拐杖?不知道。

相邻小说
朕看皇后多娇美  不准摸我的鱼尾巴[重生]  心灵之约  妾妾丝雨  小记者和大总裁  镇妖师在七零  嗜血医妃:邪王盛宠小野妃  我的石先生  倾城弃妃  好兄弟间没有纯友谊了吗  神说要有光,但只给一半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渔夫的秘密  公主贵性  想吻你后颈  三尺之外[师生GL]  汤姆苏成长计划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这竹马,我不要了  这世上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