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11章

咱们是个统一的国家,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你生长在哪个省,哪个县,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人要进京赶考、经商、谋官、议事。

北京也要向全国各地派出钦差大臣,文官武将去巡抚,乃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视察理政,这个交往总是要的。

那么就需要一种大家都听得懂听得明白的能够充分表达意思的共同的语言。

为了达到大家都能听得懂,都能听得明白,北京话必须博采众家之长,克服人家的短处,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自己的音、声、腔、调,要改造,要美化。

我举些例子,像东北话,它有齿音,齿音很重,&ldo;十&rdo;&ldo;四&rdo;分不开,比方我说两句绕口令。

&ldo;四十四个石狮子,吃四十四个涩柿子&rdo;。

你找个东北老哥儿,你站起来给我念念,你成了难为人家了。

上海人他不会说二,他会说一,说二也是一。

你们上海有个石门二路,他不敢说石门二路,他说石门二路就是石门一路,二还是一。

他只好说两,石门两路。

广东人,&ldo;王&rdo;&ldo;黄&rdo;他分不开,给你介绍,光明,我姓三横王,不一姓大肚黄,别扭。

北京话就不能这么啰嗦,这么啰嗦还行。

姓王就姓王嘛,姓黄就姓黄嘛,得分得开。

湖北话刘、牛不分,湖南话发、花不分,天津离北京这么近,勇、容不分。

这些在北京话里都得分开,得说得清清楚楚,让人听得明明白白。

北京话的最后形成与满族入主中原有很大的关系,这不仅仅因为咱们国家发生了第三次人员和语言的交流,大规模的交流融合,不仅仅因为这个。

更因为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将近三百年。

我是满族,具体点说我们这个民族进关之前,文化比较落后,当时还是半游牧民族,初进关的时候,六十万人,文化又低,怎么统治比自己文化高的偌大的华夏中州啊,统治将近三百年,原因很多。

但是其中有一条就是我的祖先他非常自觉地学习汉文化,包括汉的语言文字。

然而语言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在满族诚心诚意地学习汉语的同时,他又不是简单地放弃了满语、满文,而是互相同化。

除了有一些满语正式地进入北京话之外,更重要的是词汇、腔调、语音的融合,共同创造了大家都听得懂,都爱听的优美的北京话。

北京人的成分和来历非常复杂,当然这里首先是土著。

这个土著很难找了,大概就是周口店北京人吧。

蒙古族入主中原,建设元大都,很多蒙古人进入北京,&ldo;胡同&rdo;这个名据说就是从蒙语演化过来的。

可是元朝的历史不长,不足90年,很多蒙古人又撤回到草原去了。

明朝由南京迁都北京,是咱们国家第四次南北人员大规模的交流。

那个朱棣皇帝,他调了两万户南京的能工巧匠,两万户啊,不是人,两万家移民北京,带来了很精湛的手工艺。

譬如像景泰蓝,就留在了北京,而且成为了北京的传统工艺品。

除了这两万户,另外还有几万江南的工匠主要是江浙的,轮流在北京值班,轮换的,对北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所谓的九城十八门的北京城,最后建成于明永乐年间,永乐18年,它的建筑质量比元大都高。

咱们国家这个修城,明之前包括万里长城,都是土城。

万里长城有多长,我小时候唱歌谣叫万里长城万里长,不对,罗哲文教授说它是十万八千里,历朝历代。

只有到了明修的长城和北京城的城墙是砖墙,大城砖五十多斤一块,很不容易的,费了大工夫。

而且北京城市的设计、规划、建筑风格、审美观念都和中原汉文化一脉相承。

有趣的事,满族在全心全意地学习汉文化的同时,把自身的许多特点也融进去了。

今天的北京人北京市民里边究竟有多少满族旗人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这里边呢,有一个汉满通婚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别的问题。

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们满族在全国人口一下子十几年之间翻了一番,变成一千多万了,排老三,仅次于汉族、壮族,我们排老三。

是我们满族不讲计划生育吗?只因为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落实,他敢承认自己是满族了,可见还没有改的满族还大有人在。

我们这个满族大大的辉煌过,又大大的衰败过,这股味很快难拿,让人哭笑不得。

这不说北京人嘛,北京人的文化程度比较高,这个文化不仅仅说的是课堂里的数理化,不是。

相邻小说
公主贵性  解密中国大案2006  不准摸我的鱼尾巴[重生]  妾妾丝雨  渔夫的秘密  小记者和大总裁  三尺之外[师生GL]  想吻你后颈  神说要有光,但只给一半  心灵之约  汤姆苏成长计划  朕看皇后多娇美  倾城弃妃  这世上另一个我  镇妖师在七零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好兄弟间没有纯友谊了吗  我的石先生  这竹马,我不要了  嗜血医妃:邪王盛宠小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