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中华小说网

第七章 童话

入夜,景寿宫。

叶倾怀单穿一件中衣,外面披着一件黑缎的袍子,她坐在塌边,看着手里的诏书出着神。

她这副模样已有一个时辰了。

所幸夜已深,芳华姑姑和李保全都已睡下,只剩下几个小太监守在殿外。

若是芳华姑姑和李保全在,必要在她耳边唠叨些保重龙体的话。

她手中的诏书是顾世海在大理寺草拟的,下午由内阁送了上来。

上面写着王立松的罪行和三司会审的庭审结果,只差皇帝的一方玺印,就可以将王立松革职流放的决策诏告朝野了。

这个印她必须得盖。

纵然她心知肚明这场三司会审有多荒谬。

叶倾怀虽然向来无心朝政,但毕竟是生在皇家长在皇家的孩子,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培养了她敏锐的政治嗅觉,女扮男装瞒天过海的成长经历更是养成了她谨慎的性子。

如今的朝局与她所以为的大相径庭,更可怕的是,她甚至不知道这潭水有多深。

但局势只会比她能想到的更艰难。

顾世海能当着她与一众朝臣的面上演一出指鹿为马,足见这个朝堂早就不姓叶,而是姓顾了。

或许朝中尚有几个忠君直言的硬骨头,可如今的局势下,他们也发不出声,叶倾怀也不愿让他们此时站出来发声。

他们此时站出来,不过是徒增几个“李文清”

罢了。

顾世海在朝中的声望,是在壬申之乱中树立起来的。

壬申之乱中,禁军统领受到了大皇子的鼓动发动宫变,太子以保皇为名调动京畿九门卫杀入宫中镇压叛乱,大皇子党与太子党通宵厮杀,最后大皇子党尽数伏诛。

然而,让老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并不是来清君侧的,剿灭了叛军的太子掉转矛头,将手中染血的剑指向了皇位上的父亲。

若非时任刑部侍郎的顾世海带着刑部缉查司的几十名巡捕死战不退,力保皇帝,只怕顺平帝早已死在自己儿子的剑下了。

顾世海自此一战成名。

听说那一日夕阳染血,年逾不惑的顾世海手持长刀立于太和殿外,身中数箭,满身血污,却犹如战神般屹立不倒。

他面对十倍于他的敌人毫无惧色,大喝道:“鹰巢飞将顾世海在此,尔等蛇鼠胆敢寸进,必身首异处!”

竟将敌人喝得一时无人敢于上前。

壬申之乱后,顺平帝感念顾世海护驾有功,对他颇为赏识和倚重,短短一年间便将礼部、刑部、兵部都交到了他手中,甚至在殡天之际还钦点了他作为辅政大臣扶保幼帝。

顾世海升官之快,可谓是一步登天,纵观大景两百年历史也无人能出其右。

而对于这位次辅,叶倾怀也一向是信任有加,敬仰有余。

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认可和托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壬申之乱中顾世海那股“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英雄气概实在是令人唏嘘,叶倾怀虽是女儿家,却也不禁为他的胆魄所折服。

所以,时至今日,她怎么也想不通,昔日舍生取义的大英雄,是怎么变成翻云覆雨的窃国者的。

“权力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叶倾怀不禁喃喃自语道。

叶倾怀想起顺平帝驾崩前,曾警示过她,朝臣就如同弓弦,用得再顺手,用久了也得换掉。

因为权力会腐蚀人的内心,让人的内心变得松弛。

她看着手中的诏书,诏书上一笔一划都出自顾世海笔下,铁画银钩,遒劲有力,一看便是出自武家之手。

顾世海的内心,当真也已变得松弛了吗?

&n-->>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邻小说
少年风云:前尘旧梦  替嫁后,小哑巴是大佬掌心宝  不烬夏  学神快看我  溺瘾  纵横诸天:我能无限许愿!  云上小农场  盛唐女帝  神明吻我  人在斗罗三,这无语的天崩开局  分身万界的我加入了聊天群  逸染  所以,我和黑粉谈恋爱了  重生南非当警察  和前男友上了恋综后  别扶,本宫自己坐起来  出戏之后[娱乐圈]  难追  小妖与小人  仙家永享